目录
[TOC]
1. 为什么需要context
- 在并发程序中,由于超时、取消操作或者一些异常情况,往往需要进行抢占操作或者中断后续操作。
- 举个例子:在 Go http包的Server中,每一个请求在都有一个对应的 goroutine 去处理。请求处理函数通常会启动额外的 goroutine 用来访问后端服务,比如数据库和RPC服务,用来处理一个请求的 goroutine 通常需要访问一些与请求特定的数据,比如终端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验证相关的token、请求的截止时间。 当一个请求被取消或超时时,所有用来处理该请求的 goroutine 都应该迅速中断退出,然后系统才能释放这些 goroutine 占用的资源。context深入理解可参考
- context常用的使用场景:
1) 一个请求对应多个goroutine之间的数据交互
2) 超时控制
3) 上下文控制
2. context包简介
context.Context接口:
type Context interface {
// 返回Context的超时时间(超时返回场景)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 在Context超时或取消时(即结束了)返回一个关闭的channel
// 即如果当前Context超时或取消时,Done方法会返回一个channel,然后其他地方就可以通过判断Done方法是否有返回(channel),如果有则说明Context已结束
// 故其可以作为广播通知其他相关方本Context已结束,请做相关处理。
Done() <-chan struct{}
// 返回Context取消的原因
Err() error
// 返回Context相关数据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继承的Context,BackGound是所有Context的root,不能够被cancel。context包提供了三种context,分别是是普通context,超时context以及带值的context:
// 普通context,通常这样调用: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 带超时的context,超时之后会自动close对象的Done,与调用CancelFunc的效果一样
// WithDeadline 明确地设置一个d指定的系统时钟时间,如果超过就触发超时
// WithTimeout 设置一个相对的超时时间,也就是deadline设为timeout加上当前的系统时间
// 因为两者事实上都依赖于系统时钟,所以可能存在微小的误差,所以官方不推荐把超时间隔设置得太小
// 通常这样调用: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5*time.Second)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 带有值的context,没有CancelFunc,所以它只用于值的多goroutine传递和共享
// 通常这样调用:ctx := context.WithValue(context.Background(), "key", myValue)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Context
3. 场景举例—等待组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ime"
)
//数据接收服务主协程同子协程同步变量
var wg sync.WaitGroup
func run(i int) {
fmt.Println("start 任务ID:", i)
time.Sleep(time.Second * 1)
wg.Done() // 每个goroutine运行完毕后就释放等待组的计数器
}
func main() {
countThread := 2 //runtime.NumCPU()
for i := 0; i < countThread; i++ {
go run(i)
}
wg.Add(countThread) // 需要开启的goroutine等待组的计数器
//等待所有的任务都释放
wg.Wait()
fmt.Println("任务全部结束,退出")
}
分析:对于等待组控制多并发的情况,只有所有的goroutine都结束了才算结束,只要有一个goroutine没有结束, 那么就会一直等,这显然对资源的释放是缓慢的;
优点:使用等待组的并发控制模型,适用于好多个goroutine协同做一件事情,因为每个goroutine做的都是这件事情的一部分,只有当全部的goroutine都完成,这件事情才算完成;
缺点:需要主动的通知某一个 goroutine 结束。
疑问:如果开启一个后台 goroutine 一直做事情,现在不需要了,那么就需要通知这个goroutine 结束,否则它会一直跑。
4. 场景举例—通道+select
针对等待组场景遗留的问题,解决办法:
1) 设置全局变量,在通知goroutine要停止时,为全局变量赋值,但是这样必须保证线程安 全,不可避免的必须为全局变量加锁,显得有失便利;
2) 使用chan + select
多路复用的方式,就会优雅许多;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run(stop chan bool) {
for {
select {
case <-stop:
fmt.Println("任务1结束退出")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任务1正在运行中")
time.Sleep(time.Second * 2)
}
}
}
func main() {
stop := make(chan bool)
go run(stop) // 开启goroutine
// 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止
time.Sleep(time.Second * 10)
fmt.Println("停止任务1。。。")
stop <- true
time.Sleep(time.Second * 3)
return
}
优点:优雅、简单
不足:如果有很多 goroutine 都需要控制结束,并且这些 goroutine 又开启其它更多的goroutine ?
5. 场景举例—普通context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time"
)
func run(ctx context.Context, id int)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fmt.Printf("任务%v结束退出\n", id)
return
default:
fmt.Printf("任务%v正在运行中\n", id)
time.Sleep(time.Second * 2)
}
}
}
func main() {
//管理启动的协程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 开启多个goroutine,传入ctx
go run(ctx, 1)
go run(ctx, 2)
// 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止
time.Sleep(time.Second * 10)
fmt.Println("停止任务1")
cancel() // 使用context的cancel函数停止goroutine
// 为了检测监控过是否停止,如果没有监控输出,表示停止
time.Sleep(time.Second * 3)
return
}
说明:context.Background() 返回一个空的 Context,这个空的 Context 一般用于整个 Context 树的根节点。然后使用 context.WithCancel(parent) 函数,创建一个可取消的子 Context,然后当作参数传给 goroutine 使用,这样就可以使用这个子 Context 跟踪这个 goroutine。
6. 场景举例—Context超时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sync"
"time"
)
func coroutine(ctx context.Context, duration time.Duration, id int, wg *sync.WaitGroup)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fmt.Printf("协程 %d 退出\n", id)
wg.Done()
return
case <-time.After(duration):
fmt.Printf("消息来自协程 %d\n", id)
}
}
}
func main() {
//使用WaitGroup等待所有的goroutine执行完毕,在收到<-ctx.Done()的终止信号后使wg中需要等待的goroutine数量减一。
// 因为context只负责取消goroutine,不负责等待goroutine运行,所以需要配合一点辅助手段
//管理启动的协程
wg := &sync.WaitGroup{}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5*time.Second)
defer cancel()
for i := 0; i < 3; i++ {
wg.Add(1)
go coroutine(ctx, 1*time.Second, i, wg)
}
wg.Wait()
}
说明:代码中使用WaitGroup等待所有的goroutine执行完毕,在收到<-ctx.Done()的终止信号后使wg中需要等待的goroutine数量减一, 因为context只负责取消goroutine,不负责等待goroutine运行,需要配合一点辅助手段。
7. 场景举例—Context传递元数据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fmt"
"time"
)
var key string = "name"
func run(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fmt.Printf("任务%v结束退出\n", ctx.Value(key))
return
default:
fmt.Printf("任务%v正在运行中\n", ctx.Value(key))
time.Sleep(time.Second * 2)
}
}
}
func main() {
//管理启动的协程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 给ctx绑定键值,传递给goroutine
valuectx := context.WithValue(ctx, key, "【监控1】")
// 开启goroutine,传入ctx
go run(valuectx)
// 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止
time.Sleep(time.Second * 10)
fmt.Println("停止任务")
cancel() // 使用context的cancel函数停止goroutine
// 为了检测监控过是否停止,如果没有监控输出,表示停止
time.Sleep(time.Second * 3)
}
8. context总结
1) 不要把 Context 放在结构体中,要以参数的方式传递
2) 以 Context 作为参数的函数方法,应该把 Context 作为第一个参数,放在第一位
3) 给一个函数方法传递 Context 的时候,不要传递 nil,如果不知道传递什么,就使用 context.TODO
4) Context 的 Value 相关方法应该传递必须的数据,不要什么数据都使用这个传递
5) Context 是线程安全的,可以放心的在多个 goroutine 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