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

肉蛋类
379
0
0
2023-08-30

猪肉  /  zhū ròu  /  pork  pɔrk

猪肉性平,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属猪科动物。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猪又名豕、豚。因饲养简易,又具有骨细筋少肉多的特点,为日常食用肉最多的一种。历代医家认为:“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盖虚肌所致也。”“凡肉有补,惟猪肉无补。”“以肉补阴,是以火济水,盖肉性入胃便湿热,热生痰,痰生则气不降,而诸症作矣。”所以对阴虚血虚患者多吃猪肉无益。然而,据报道,日本琉球大学教授通过调查发现,猪肉如果调煮得宜,它亦可成为“长寿之药”。调查结果发现,某地八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们几乎每天都吃猪肉,主要由于烹调方法不同,猪肉煮的时间都很长,先将猪肉煮二三小时后,再加入海带或萝卜又煮一小时,做成一种汤菜食用。经过化验分析,猪肉经长时间炖煮后,脂肪会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而胆固醇含量大大降低。猪肉虽是日常食品,一般健康人和患有疾病之人均能食之,但多食令人虚肥,大动风痰,多食或冷食易引起胃肠饱胀或腹胀腹泻。对于脂肪肉及猪油,患高血压或偏瘫(中风)病者及肠胃虚寒、虚肥身体、痰湿盛、宿食不化者应慎食或少食之。一般入药均为猪瘦肉。

猪肉的营养价值:

猪肉的热量表(每100克)

营养素

含量

营养素

含量

营养素

含量

营养素

含量

营养素

含量

热量

395 大卡

蛋白质

14.6

脂肪

30.8

碳水化合物

1.1

胆固醇

69 毫克

维生素A

16 微克

维生素B1

0.26 毫克

维生素B2

0.11 毫克

维生素B3

2.8 毫克

维生素C

1 毫克

维生素E

0.95 毫克

11 毫克

130 毫克

162 毫克

57.5 毫克

12 毫克

2.4 毫克

0.84 毫克

2.94 微克

0.13 毫克

1、猪肉的蛋白质属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全部必需氨基酸。

2、猪肉富含铁,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维持所必须的元素。

3、猪肉是维生素的主要膳食来源,特别是精猪肉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丰富。

4、猪肉中还含有较多的对脂肪合成和分解有重要作用的维生素B2。

猪肉的功效:

一般人都可食用。适宜阴虚不足,头晕,贫血,老人燥咳无痰,大便干结,以及营养不良者食用。

1.补充蛋白质和脂肪酸

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2.补肾滋阴

猪肉性平味甘,有润肠胃、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小便和止消渴。

3.润燥

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燥、干咳、便秘和难产。

吃猪肉的注意事项:

湿热痰滞内蕴者、外感病人忌食;肥胖、血脂较高、高血压者慎食。

吃猪肉有很多好处,但吃猪肉时也要注意食材搭配。

和猪肉相宜的食材搭配:

1、大蒜:猪肉中含有维生素B1,如果吃肉时再伴一点大蒜,可以延长维生素B1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这对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尽快消除身体疲劳,增强体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2、黄瓜:黄瓜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利尿、解毒的功效。在日常膳食中黄瓜烧肉是由黄瓜与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猪肉相配而成的,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功效。

3、莲藕:藕性味甘寒,具有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泻的功效,配以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猪肉,素荤搭配合用,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滋阴血、健脾胃的功效。

4、黄花菜:黄花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食之清香、爽滑,黄花菜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安五脏、 补心志、明目,与滋补肾气的猪肉配成菜肴,具有滋补气血、填髓添精的作用。可防治神经衰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还可辅助治疗食欲欠佳、体虚乏力等。

和猪肉相克的食材搭配:

1、牛肉:猪肉酸冷、微寒,有滋腻阴寒之性,而牛肉则气味甘温,能补脾胃、壮腰脚,有安中益气之功。二者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故不宜同食。

2、羊肝:羊肝气味苦寒,补肝、明目,治肝风虚热。猪肉滋腻,入胃便作湿热,从食物药性讲,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气,与猪肉共同烹炒,则易生怪味,从烹饪角度讲看,亦不相宜。3、香菜:芫荽辛温,耗气伤神。猪肉滋腻,助湿热而生痰。古书有记载:“凡肉有补,唯猪肉无补”。一耗气,一无补,故二者配食,对身体有损害。

4、鹌鹑:同食令人面黑。

5、鸽肉:同食令人滞气。

猪肉的选购:

1、观察肉的颜色:健康并且新鲜的猪肉,瘦肉部分应该呈现出红色或者粉红色,光泽比较鲜艳,流出的液体较少。脂肪部分应该是白色或者乳白色,而且质地比较坚硬。

2、观察肉皮:健康的猪的肉,肉皮上面应该没有任何斑点。

3、闻气味:新鲜并且健康的猪肉的气味是新鲜的肉味,并且带有微微腥味。不会有其他异味和臭味。

4、观察淋巴结:健康正常的猪肉的淋巴结的大小和数量上都应该是正常的,而且淋巴结横切面的颜色应该是淡黄色或者偏灰的颜色。

5、看弹性:正常情况下,新鲜猪肉的弹性比较好,手指按上去产生的坑会很快弹回来,而病猪和不新鲜的猪肉弹性都会下降。

6、饲料所致的劣质肉有废水或药等气味;病理所致的有油脂、粪臭、腐败、怪甜等气味。种用公母猪肌肉较红,结缔组织多,韧性大,不易煮烂或炒熟,口感差。

7、注水肉呈灰白色或淡灰、淡绿色,肉表面有水渗出,手指触摸肉表面不粘手。冻猪肉解冻后有大量淡红色血水流出。

8、死猪肉胴体皮肤淤血呈紫红色,脂肪灰红,血管有黑色凝块,因死亡时间长短不同臭味也不同。

猪肉的常见种类:

有句俗语:「有毛吃到棕蓑,没毛吃到秤锤。两脚吃到楼梯,四脚吃到桌柜。有肉吃到肉燥,没肉吃到垃圾。」形容人无所不吃,一只猪除了猪毛外,几乎什么部位都可以拿来吃。但你知道每天吃进口中的猪肉,是出自猪身上的哪个位置?不同部位的猪肉又有什么差异?

最常吃的七大部位

1、肩胛肉Shoulder

前胸的上半部为梅花肉,下半部即为胛心肉。取自猪只背脊前方到肩胛骨处的肉,属于猪只身上运动量较大的部位。肩胛肉的肉味丰富、有着迷人的肉香,加上带筋又有油脂,能够做多种烹调变化。

梅花肉 Pork Picnic Shouder Roast

属于上肩胛肉,油脂分布均匀,是最常使用的部位,因有筋有肉,吃起来口感好,用途广泛,过去也是价位最高,俗称「上肉」。现代人大多不喜欢油脂过多的肉质,因此肉摊贩卖时大多会把皮和厚厚的猪油脂肪层去掉才卖给消费者。

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炖煮、红烧、大块烘烤,如叉烧肉、炖肉、白切肉,烹调时间越长越能将味道煮进肉里,另外也能切成薄片,做为火锅、烧烤用肉片。

胛心肉:胛心肉就是下肩胛肉,在传统市场常听人用台语说的「ㄍㄚˋ心」就是它。胛心肉因为较没有油脂,被认为是做绞肉的最佳部位,通常可加入一点肥肉,让绞肉料理更加滑顺,制成料理如水饺馅、包子馅等也会更好吃。

2、前腿肉

有的肉贩会把附近相连的前胸肉、梅花肉都包含在前腿,但以多数分法来说,前腿比较单纯就是指腿部部分。前腿较后腿粗短,膝盖向前弯曲,一般常吃到的万峦猪脚与德国猪脚使用的都是前腿部分,但略有不同的是,万峦猪脚会使用整支前腿,但德国猪脚主要是取前腿上方多肉的地方,而不包含脚蹄。

此部位脂肪甚少、胶质多,怕吃油的人,常会挑选此部位;肉质比梅花肉结实一点,又不会像后腿肉太瘦,口感上较为适中。

料理方式:因肉质比后腿来得Q,适合红烧、炖煮至熟烂,或是煎烤烹调、炒肉丝或剁成绞肉做馅料。

3、大里肌Pork Lion

位于猪只背脊中央的部位,油脂偏少、肉质富咬劲,形状和纹理工整,算是猪肉中很好的部分。因为肉块完整,一大块特别适合做成炸猪排,也常见于制作成中式排骨这类菜色,料理后有更浓厚的肉质香味。

料理方式:因为纤维细且比较紧密,不适合长时间烹煮;但短时间的烹煮,像是厚切做成炸猪排,或者切丝快炒的口感都很好,可以吃得到肉的咬劲。

在处理时,为了让肉质可以更加松软,可用肉槌拍肉,此动作会把肉的纤维和一些组织拍断,烹调时肉的收缩就会比较有限,维持口感,不会过度干硬。

4、小里肌Pork Tenderloin

是背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是猪只身上运动最少的部分,也是全猪中最嫩的一块肉。特色是肉味较淡、无骨且不带筋,脂肪含量低。靠近肋排的里肌尖端是特别嫩的部分,又称为「腰内肉」。

料理方式:这块肉纤维细,适合快速短时间烹调,以免肉汁流失,像是煎、炒、炸都是小里肌很适合的烹煮方式,或者单纯做成炸猪排食用。

5、腹胁肉(五花肉)Pork Belly

指的是猪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俗称「五花肉」,皮、猪油、肉分层清楚,所以又被称为「三层肉」。含有大量油脂,所以肉的风味特别强烈,一块完整的猪五花,可以品尝到多样风味。购买五花肉可挑选厚一点,以前半段的口感最好。

料理方式:可依烹调需求来挑选肥瘦比例,油脂丰富的五花肉口感温润,适合切块红烧或卤、炖煮,不会因为长时间炖煮而肉质变硬,而是会越煮越入味,例如梅干扣肉、东坡肉,最外层的猪皮也因此成为Q弹胶原蛋白代表食物。若想要快炒或清烫后白切蘸酱,则可选择肥瘦比例差不多的。

6、后腿肉Pork Ham

后腿肉质特别结实,较靠臀部的地方因为肉纤维较粗,油脂较少仅带一点肥肉,肉质的口感上较涩。

臀肉

属于后腿的最上方,瘦肉多、较少油脂,口感相对较涩;但因为筋膜较少,处理上比较方便,常被用来做绞肉、肉羹或快炒,也很常用做加工肉品,尤其是香肠、火腿等。

料理方式:肉质较粗,适合炒肉丝、做绞肉,其实贡丸、火腿、肉松等加工品多会选用后腿肉来制作。

若想用臀肉部位来做烧烤料理,可以先切片拍扁,改变肉的结构,这样处理过会更好吃。

蹄膀

大腿下方一小段到膝盖间的部位称为蹄膀,也有人叫「腿库」,此处肉多,肉质肥而不腻、猪皮较薄,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

料理方式: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可以切块卤煮或红烧,炸过再烤亦很不错。

7、猪脚、猪蹄

蹄膀以下为猪脚、猪蹄,猪属于偶蹄类动物,每支脚都有两大两小共四个蹄,通常会先去除趾甲后再做料理,又称做蹄花,脚蹄皮厚筋多,掌心也是胶原蛋白饱满的部分,软嫩又有弹性。

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的卤煮、红烧。

蹄筋

也就是一般俗称的猪脚筋,虽然前后脚蹄中都有蹄筋,但前脚蹄筋较不易取出,所以市面上多是从后脚蹄中抽出,也因数量不多,最好事先向摊贩预订,或是在干货行也能买到需要发泡的干蹄筋。一般烹调方式除了在办桌菜中常吃到的佛跳墙会加入外,也可以略微炸过再卤,QQ的口感与丰富胶质受到不少人喜欢。

猪的常见品种:

中国、欧盟及美国是世界养猪存栏前三位的国家,2016年,世界生猪存栏量为78,483 万头,中国的存栏量占到了世界的57.48%,世界生猪出栏量达到119212 万头,中国的出栏量占世界的比重为52.01%。目前,全世界范围有超过400个猪种,其中,中国拥有地方猪品种76个,为各国之首。虽然中国品种最多,养猪数量最大,但全球分布最广的猪主要来自美国或欧洲,大白(117个国家),杜洛克(93个国家),长白(91个国家),汉普夏(54个国家)和皮特兰(54个国家)的五个国际跨界猪品种。

1、 大白猪(Large White)


品种起源:起源于英国约克郡(Yorkshire)因此也称约克夏猪,该品种在1831年的温莎皇家展览(Windsor Royal Show)首次得到关注,1868年首次得到认可,是国家种猪育种联合会(National Pig Breeders' Association,现在是英国养猪协会〔British Pig Association〕)最初的创始品种之一,19世纪末以前,英国大白猪已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大白被广泛应用于集约化养猪的杂交体系中。

品种特征:面宽而略凹;耳朵稍大而薄,向上前直立,其近缘毛柔软,两耳间隔广阔。忌耳长及下垂。皮肤全白而平滑,无皱纹,无斑点。毛色全白,柔软而有光泽。忌有白色以外的毛色及漩涡毛。躯体长而深,且平整;体侧尤其深且长,但有时腿部缺乏丰满。

2、杜洛克(Duroc)

品种起源:杜洛克品种起源于美国东部玉米带,在十八世纪和世界一战期间,杜洛克是一种大体型的脂肪型猪,在二十世纪20年代,曾经一度开始向腌肉型转变,但由于二战期间杜洛克猪体型大,能生产大量猪油以满足当时需要,所以仍回到了脂肪型猪种。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猪肉市场对脂肪的需要急剧减少,这时才真正转变育种的方向培育形成瘦肉型猪。现代的杜洛克猪是在大约1830年左右由新泽西的泽西红猪和纽约的杜洛克猪杂交而成,是当代著名的父系品种之一。

品种特征:耳朵大小适中,根部向上直立,耳端向前倾斜,耳缘毛柔软,两耳间隔广阔,忌耳朵直竖。皮肤平滑无皱纹,红棕色毛,有光泽,毛质良好。忌有黑色或白色斑点的毛卷及漩涡。毛色一般为红棕色,但从深黄色到红棕色都有可能出现,由于市场对白色杜洛克有需求也开发出了白色杜洛克。

3、 长白猪(Landrace pigs)

品种起源:也称蓝德瑞斯猪或蓝瑞斯猪,大约是在1896年开始综合多国品种选育而成,因其高产和高饲料利用率而著称,常用作杜长大(杜洛克×(长白×大白))杂交体系的母系猪。当代著名的母系品种之一。

品种特征:耳根较软,耳朵前倾或下垂,耳朵适大,向前倾斜,盖向颜面,两耳间隔适当;忌耳朵直竖。皮肤平滑无皱纹,无黑斑。毛色全白,柔软而有光泽。忌有白色以外的毛色及皮毛有漩窝。体侧深长,有 16~17 对肋骨,后臀方正,四肢稍短,下颔平整。体型较长,呈现流线型,料肉比低,繁殖力强且母性好。

4、汉普夏猪(Hampshire)

品种起源:汉普夏猪可能是目前美国最古老的猪种,一般认为汉普夏猪是在源于1825年~1835年间从英格兰的汉普夏进口到美国的猪,1893年5月,一小群肯塔基州农民在肯塔基州的埃尔兰格会晤,成立了一个美国薄皮猪登录协会(American Thin Rind Association)以保持猪的血统纯净。在1910年的十年间汉普夏被迅速推广到美国的玉米 产区。

品种特征:耳朵大小适中而薄,向上直立,耳缘毛柔软,两耳间隔广阔。白色肩带环绕肩部及前肢,皮肤平滑无皱纹。忌体躯白带极宽大、后脚飞节以上有白斑、 前脚黑色、白带内有斑点及头部除鼻端外有白斑;毛黑而亮,毛质良好。忌漩涡,比约克夏猪稍短,产仔数也较少,以皮薄及良好的胴体品质著称。

5、皮特兰猪(Pietrain)

品种起源:皮特兰猪源于比利时瓦隆的皮特兰村,也是该品种的发源地。皮特兰猪在1950年至1951年生猪市场最困难的时期非常流行。1960年至1961年,皮特兰猪被引入德国后,开始世界范围内流行,因其肌肉丰满和高的瘦肉而著称。在配套系生产中主要作为父系品种。

品种特征:毛色呈灰白色并带有不规则的深黑色斑点,在黑斑外有渐进到白色的灰环带,偶尔出现少量棕色毛。头部清秀,颜面平直,嘴大且直,双耳略微向前;体驱呈圆柱形,腹部平行于背部,肩部肌肉丰满,背直而宽大,体型中等大小,肌肉丰满紧凑,具有发达的背腰肌和腿肉,但腿较大多数品种短。

中国猪的品种


中国多样而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让中国家猪形成了许多相对闭锁的独立群体,不但使中国拥有闻名于世的丰富的猪种资源基因宝库,还对世界著名猪种的形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瘦肉型猪,开始使用外来猪和地方猪的商品经济杂交(二元)方式生产商品猪,也在同一时期不少科研所和院校开始对土洋杂交猪进行选择、横交固定来培育新品种(系),1958年到1990年,是中国培育品种(系)的高峰期,形成了哈白猪、新金猪、东北花猪、新淮猪、上海白猪、北京黑猪、三江白猪、湖北白猪、湘白猪等20多个培育品种(系)。但在80年代后,大批量的商品化、专业化的外种腌肉型(瘦肉型)猪不断被引入,地方品种和自主培育品种的数量开始不断减少,时至今日有些处于濒危状态,或已经灭绝。根据2008年的估计,全国能繁母猪4700~4800万头,我国地方品种低于5%。2011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中,中国的地方品种为76个。

中国地方猪品种资源的特点:

一)由北向南的特征、特性变化

1.体格由大到小,脸上皱纹由纵行向菱形、横形变化。

2.毛色由黑而花,鬃毛由长、粗、硬变为稀、短、细软。

3.背腰由平直渐向凹陷,腹大下垂。

4.背膘逐渐增厚,趋向脂肪型。

5. 产仔数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向北、向南、向西均有下降趋势。我国地方猪种的繁殖力以太湖猪最高,性成熟早,奶头数多,产仔多。

二)共同的种质特征。

1、枫泾猪(Fengjing pig)

繁殖力强、母猪性成熟早排卵数和产仔数多。其代表有枫泾猪、眉山猪等。

中心产地在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可以说枫泾猪是大花脸猪经群众长期选育而成。在美国农业部,伊利诺伊大学和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合作下共有144头猪被带到美国,是世界上最多产的品种之一。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数据为:平均2.5-3个月龄开始发情,窝产仔数17.0头,断奶12.1头。其240天的体重为78.8公斤,日增重为340克。

2、民猪(Min pig)

抗逆性强,能大量采用青粗饲料。对气温、湿度、海拔以及粗放的饲养管理、饥饿以及疾病的侵袭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其代表有抗寒耐饥饿的民猪,耐高海拔的藏猪、内江猪等。

原产于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是东北一个古老的地方品种,有大型(大民猪)、中型(二民)、小型(荷包猪)。冬季密生绒毛,具有较好的抗寒性能,在冬季-15℃条件下,尚可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简易棚舍中安全越冬,并能正常产仔哺育。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13~14头;在18~92kg体重阶段日增重458g,体重90kg时胴体瘦肉率46.13%,肉质良好,肌内脂肪5.22%。

3、莱芜猪(Laiwu pig)

肉质较好,肉色鲜红没有PSE肉,保水力强,肌肉大理石纹适中,肌纤直径小,肌肉粗纤维含量高。肌内脂肪较突出的有:山东莱芜猪(12.78%)、云南光明小耳猪(6.87%),滇南耳猪(8.29%),大河猪(6.05%)等。

莱芜猪中心产地位于山东莱芜市及周边,位于莱芜猪产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中,以猪骨最多,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莱芜猪肌肉脂肪的含量位于榜首,肌肉的高脂肪含量使其呈现明显的大理石纹,肉质细嫩、香醇等特性。

生长缓慢,发育规律特殊。性成熟早,部分品种仅3-4月;成熟体重小在50-70kg左右;日增重低,大多品种日增重仅400克左右;体脂高,腹内贮脂(板油、脚油)能力特强,是外种猪的1倍以上;以上特点导致地方猪饲料利用效率较低,通常料肉比达到4: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