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表查询的基本概念
如果现在需要同时从多张数据表里面取出数据,那么就是属于多表查询,需要在FROM子句后面要设置多张数据表。
第三:确定要使用的数据列 SELECT [DISTINCT] * | 列 [常量],...
第一:确定要查找的数据来源 FROM 表名称 [别名],表名称 [别名]
第二:针对于数据进行筛选 WHERE 过滤条件()
第四:针对于返回结果进行排序 ORDER BY 字段 [ASC | DESC]
下面将emp表和dept表进行多表查询,在查询操作之前,首先进行一些测试操作;
范例:统计emp表中的数据量——14行记录
SELECT COUNT(*) FROM emp;
范例:统计dept表中的数据量——14行记录
SELECT COUNT(*) FROM dept;
范例:实现多表查询
SELECT * FROM emp,dept;
此时是实现了多表查询,但是查询的结果一共产生了56行数据,不是18行,实际上这56行记录=emp表的14行记录 * dept表的4行记录,重复显示了4次。
以上实际上如果按照集合的概念来讲就相当于出现了一个乘积的概念,即:两个集合发生了积的关系,而这样积的关系在数据库上成为笛卡尔积的问题。
如果说现在想要消除笛卡尔积的问题,那么必须想办法为两张数据表设置关系;
范例:消除掉积的影响
由于在进行多表关联查询的时候有可能遇到不同的数据表会存在相同的列名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列前面加上表名称.
SELECT *
FROM emp,dept
WHERE emp.deptno=dept.deptno;
以上代码实际上只是消除了显示的笛卡尔积,而在数据库的多表查询之中,笛卡尔积会一直存在,只要是存在数据表,那么一定会存在有笛卡尔积。
范例:观察多表查询所带来的问题
如果想要观察程序的问题,必须通过数据说话,例如,在Oracle数据库里存在有sh用户。而且一般在设计表的时候往往同样的列名称都有可能成为关联字段。
SELECT COUNT(*) FROM costs;
SELECT COUNT(*) FROM sales;
SELECT COUNT(*) FROM sales,costs WHERE sales.prod_id=costs.prod_id;
以上的代码已经提供了消除笛卡尔积的条件,但现在的问题是执行的速度依然很慢,因为总的数据量相当的大;所以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多表查询性能一定是很差的,在开发之中应该尽可能回避(根据数据量决定)。
但是在进行列访问的时候发现都使用了表名称,万一你的表名称很长,这样就...,所以在进行多表查询的时候一般建议使用别名。
范例:使用别名
SELECT *
FROM emp e,dept d
WHERE e.deptno=d.deptno;
任何情况下,如果要实现多表查询操作,永远都有一个前提:要关联的数据表一定要存在关联字段,或者是关联条件,不存在这些要求的,一定不能够使用多表查询。
范例:要求显示每个雇员的编号、姓名、职位、工资、部门名称、部门位置
第一:确定要使用的数据表;
emp表:雇员的编号、姓名、职位、工资
dept表:部门名称、部门位置
第二:确定已知的关联字段;
雇员与部门:emp.deptno=dept.deptno
第一步:显示每个雇员的编号、姓名、职位、工资,只需要emp一张数据表即可。
SELECT *
FROM emp e,dept d
WHERE e.deptno=d.deptno;
SELECT e.empno,e.ename,e.job,e.sal
FROM emp e ;
第二步:加入部门名称与位置信息的显示,一定要在FROM子句里面增加新的dept表名称,但是一旦增加一张新的表就必须消除掉两张表之间存在的笛卡尔积,使用WHERE子句消除显示的笛卡尔积。
SELECT e.empno,e.ename,e.job,e.sal,d.dname,d.loc
FROM emp e ,dept d
WHERE e.deptno=d.deptno;
范例:要求显示每个雇员的编号、姓名、职位、工资、工资等级
SELECT e.empno,e.ename,e.job,e.sal,s.grade
FROM emp e ,salgrade s
WHERE e.sal BETWEEN s.losal AND s.hisal;
范例:要求显示每个雇员的编号、姓名、职位、工资、工资等级、部门名称
SELECT e.empno,e.ename,e.job,e.sal,s.grade,dname FROM emp e ,salgrade s,dept d WHERE (e.sal BETWEEN s.losal AND s.hisal) AND (e.deptno=d.dept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