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苏三,又跟大家见面了。
前言
缓存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使用,但如果用不好坑也挺多的。
这篇文章总结了我工作中使用缓存遇到过的7个坑,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得,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
1 缓存穿透
大部分情况下,加缓存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数据库的压力,提升系统的性能。
一般情况下,如果有用户请求过来,先查缓存,如果缓存中存在数据,则直接返回。
如果缓存中不存在,则再查数据库,如果数据库中存在,则将数据放入缓存,然后返回。如果数据库中也不存在,则直接返回失败。
流程图如下:
但如果出现以下这两种特殊情况,比如:
- 用户请求的id在缓存中不存在。
- 恶意用户伪造不存在的id发起请求。
这样的用户请求导致的结果是:每次从缓存中都查不到数据,而需要查询数据库,同时数据库中也没有查到该数据,也没法放入缓存。
也就是说,每次这个用户请求过来的时候,都要查询一次数据库。
图中标红的箭头表示每次走的路线。
很显然,缓存根本没起作用,好像被穿透了一样,每次都会去访问数据库。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缓存穿透问题。
如果此时穿透了缓存,而直接数据库的请求数量非常多,数据库可能因为扛不住压力而挂掉。呜呜呜。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1 校验参数
我们可以对用户id做检验。
比如你的合法id是15xxxxxx,以15开头的。如果用户传入了16开头的id,比如:16232323,则参数校验失败,直接把相关请求拦截掉。这样可以过滤掉一部分恶意伪造的用户id。
1.2 使用布隆过滤器
如果数据比较少,我们可以把数据库中的数据,全部放到内存的一个map中。
这样能够非常快速的识别,数据在缓存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让其访问缓存。如果不存在,则直接拒绝该请求。
但如果数据量太多了,有数千万或者上亿的数据,全都放到内存中,很显然会占用太多的内存空间。
那么,有没有办法减少内存空间呢?
答:这就需要使用布隆过滤器了。
布隆过滤器底层使用bit数组存储数据,该数组中的元素默认值是0。
布隆过滤器第一次初始化的时候,会把数据库中所有已存在的key,经过一些列的hash算法(比如:三次hash算法)计算,每个key都会计算出多个位置,然后把这些位置上的元素值设置成1。
之后,有用户key请求过来的时候,再用相同的hash算法计算位置。
- 如果多个位置中的元素值都是1,则说明该key在数据库中已存在。这时允许继续往后面操作。
- 如果有1个以上的位置上的元素值是0,则说明该key在数据库中不存在。这时可以拒绝该请求,而直接返回。
1.3 缓存空值
上面使用布隆过滤器,虽说可以过滤掉很多不存在的用户id请求。但它除了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之外,会带来两个问题:
- 布隆过滤器存在误杀的情况,可能会把少部分正常用户的请求也过滤了。
- 如果用户信息有变化,需要实时同步到布隆过滤器,不然会有问题。
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少用布隆过滤器解决缓存穿透问题。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更简单的方案,即:缓存空值。
当某个用户id在缓存中查不到,在数据库中也查不到时,也需要将该用户id缓存起来,只不过值是空的。
这样后面的请求,再拿相同的用户id发起请求时,就能从缓存中获取空数据,直接返回了,而无需再去查一次数据库。
优化之后的流程图如下:
关键点是不管从数据库有没有查到数据,都将结果放入缓存中,只是如果没有查到数据,缓存中的值是空的罢了。
2 缓存击穿
有时候,我们在访问热点数据时。比如:我们在某个商城购买某个热门商品。
为了保证访问速度,通常情况下,商城系统会把商品信息放到缓存中。但如果某个时刻,该商品到了过期时间失效了。
此时,如果有大量的用户请求同一个商品,但该商品在缓存中失效了,一下子这些用户请求都直接怼到数据库,可能会造成瞬间数据库压力过大,而直接挂掉。
流程图如下: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1 加锁
数据库压力过大的根源是,因为同一时刻太多的请求访问了数据库。
如果我们能够限制,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请求才能访问某个productId的数据库商品信息,不就能解决问题了?
答:没错,我们可以用加锁的方式,实现上面的功能。
伪代码如下:
try {
String result = jedis.set(productId, requestId, "NX", "PX", expireTime);
if ("OK".equals(result)) {
return queryProductFromDbById(productId);
}
} finally{
unlock(productId,requestId);
}
return null;
在访问数据库时加锁,防止多个相同productId的请求同时访问数据库。
然后,还需要一段代码,把从数据库中查询到的结果,又重新放入缓存中。办法挺多的,在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2.2 自动续期
出现缓存击穿问题是由于key过期了导致的。那么,我们换一种思路,在key快要过期之前,就自动给它续期,不就OK了?
答:没错,我们可以用job给指定key自动续期。
比如说,我们有个分类功能,设置的缓存过期时间是30分钟。但有个job每隔20分钟执行一次,自动更新缓存,重新设置过期时间为30分钟。
这样就能保证,分类缓存不会失效。
2.3 永久有效
此外,对于很多热门key,其实是可以不用设置过期时间,让其永久有效的。
比如参与秒杀活动的热门商品,由于这类商品id并不多,在缓存中我们可以不设置过期时间。
在秒杀活动开始前,我们先用一个程序提前从数据库中查询出商品的数据,然后同步到缓存中,提前做预热。
等秒杀活动结束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再手动删除这些无用的缓存即可。
3 缓存雪崩
而缓存雪崩是缓存击穿的升级版,缓存击穿说的是某一个热门key失效了,而缓存雪崩说的是有多个热门key同时失效。
看起来,如果发生缓存雪崩,问题更严重。
缓存雪崩目前有两种:
- 有大量的热门缓存,同时失效。会导致大量的请求,访问数据库。而数据库很有可能因为扛不住压力,而直接挂掉。
- 缓存服务器down机了,可能是机器硬件问题,或者机房网络问题。总之,造成了整个缓存的不可用。
归根结底都是有大量的请求,透过缓存,而直接访问数据库了。
那么,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3.1 过期时间加随机数
为了解决缓存雪崩问题,我们首先要尽量避免缓存同时失效的情况发生。
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设置相同的过期时间。
可以在设置的过期时间基础上,再加个1~60秒的随机数。
实际过期时间 = 过期时间 + 1~60秒的随机数
这样即使在高并发的情况下,多个请求同时设置过期时间,由于有随机数的存在,也不会出现太多相同的过期key。
3.2 保证高可用
针对缓存服务器down机的情况,在前期做系统设计时,可以做一些高可用架构。
比如:如果使用了redis,可以使用哨兵模式,或者集群模式,避免出现单节点故障导致整个redis服务不可用的情况。
使用哨兵模式之后,当某个master服务下线时,自动将该master下的某个slave服务升级为master服务,替代已下线的master服务继续处理请求。
3.3 服务降级
如果做了高可用架构,redis服务还是挂了,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需要做服务降级了。
我们需要配置一些默认的兜底数据。
程序中有个全局开关,比如有10个请求在最近一分钟内,从redis中获取数据失败,则全局开关打开。后面的新请求,就直接从配置中心中获取默认的数据。
当然,还需要有个job,每隔一定时间去从redis中获取数据,如果在最近一分钟内可以获取到两次数据(这个参数可以自己定),则把全局开关关闭。后面来的请求,又可以正常从redis中获取数据了。
需要特别说一句,该方案并非所有的场景都适用,需要根据实际业务场景决定。
4 数据不一致
数据库和缓存(比如:redis)双写数据一致性问题,是一个跟开发语言无关的公共问题。尤其在高并发的场景下,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新缓存呢?
目前有以下4种方案:
- 先写缓存,再写数据库
- 先写数据库,再写缓存
- 先删缓存,再写数据库
- 先写数据库,再删缓存
4.1 先写缓存,再写数据库
对于更新缓存的方案,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在写操作中直接更新缓存(写缓存),更直接明了。
那么,问题来了:在写操作中,到底是先写缓存,还是先写数据库呢?
我们在这里先聊聊先写缓存,再写数据库的情况,因为它的问题最严重。
某一个用户的每一次写操作,如果刚写完缓存,突然网络出现了异常,导致写数据库失败了。
其结果是缓存更新成了最新数据,但数据库没有,这样缓存中的数据不就变成脏数据了?如果此时该用户的查询请求,正好读取到该数据,就会出现问题,因为该数据在数据库中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我们都知道,缓存的主要目的是把数据库的数据临时保存在内存,便于后续的查询,提升查询速度。
但如果某条数据,在数据库中都不存在,你缓存这种“假数据”又有啥意义呢?
因此,先写缓存,再写数据库的方案是不可取的,在实际工作中用得不多。
4.2 先写数据库,再写缓存
既然上面的方案行不通,接下来,聊聊先写数据库,再写缓存的方案,该方案在低并发编程中有人在用(我猜的)。
用户的写操作,先写数据库,再写缓存,可以避免之前“假数据”的问题。但它却带来了新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
4.2.1 写缓存失败了
如果把写数据库和写缓存操作,放在同一个事务当中,当写缓存失败了,我们可以把写入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回滚。
如果是并发量比较小,对接口性能要求不太高的系统,可以这么玩。
但如果在高并发的业务场景中,写数据库和写缓存,都属于远程操作。为了防止出现大事务,造成的死锁问题,通常建议写数据库和写缓存不要放在同一个事务中。
也就是说在该方案中,如果写数据库成功了,但写缓存失败了,数据库中已写入的数据不会回滚。
这就会出现:数据库是新数据,而缓存是旧数据,两边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4.2.2 高并发下的问题
假设在高并发的场景中,针对同一个用户的同一条数据,有两个写数据请求:a和b,它们同时请求到业务系统。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请求b在缓存中的新数据,被请求a的旧数据覆盖了。
也就是说:在高并发场景中,如果多个线程同时执行先写数据库,再写缓存的操作,可能会出现数据库是新值,而缓存中是旧值,两边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4.2.3 浪费系统资源
该方案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每个写操作,写完数据库,会马上写缓存,比较浪费系统资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写的缓存,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内容,而是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计算得出的最终结果。这样每写一次缓存,都需要经过一次非常复杂的计算,不是非常浪费系统资源吗?
尤其是cpu和内存资源。
还有些业务场景比较特殊:写多读少。
如果在这类业务场景中,每个用的写操作,都需要写一次缓存,有点得不偿失。
由此可见,在高并发的场景中,先写数据库,再写缓存,这套方案问题挺多的,也不太建议使用。
4.3 先删缓存,再写数据库
说白了,在用户的写操作中,先执行删除缓存操作,再去写数据库。这套方案,可以是可以,但也会有一样问题。
4.3.1 高并发下的问题
假设在高并发的场景中,同一个用户的同一条数据,有一个读数据请求c,还有另一个写数据请求d(一个更新操作),同时请求到业务系统。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出现请求d的新值,并没有被请求c写入缓存,同样会导致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4.4 先写数据库,再删缓存
在高并发的场景中,有一个读数据请求f,有一个写数据请求e。
在高并发的场景中,有一个读数据请求,有一个写数据请求,更新过程如下:
请求e先写数据库,由于网络原因卡顿了一下,没有来得及删除缓存。请求f查询缓存,发现缓存中有数据,直接返回该数据。请求e删除缓存。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请求f读了一次旧数据,后来旧数据被请求e及时删除了,看起来问题不大。
但如果是读数据请求先过来呢?
- 请求f查询缓存,发现缓存中有数据,直接返回该数据。
- 请求e先写数据库。
- 请求e删除缓存。
这种情况看起来也没问题呀?
答:对的。
但就怕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即缓存自己失效了。如下图所示:
- 缓存过期时间到了,自动失效。
- 请求f查询缓存,发缓存中没有数据,查询数据库的旧值,但由于网络原因卡顿了,没有来得及更新缓存。
- 请求e先写数据库,接着删除了缓存。
- 请求f更新旧值到缓存中。
这时,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同样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了。
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
- 缓存刚好自动失效。
- 请求f从数据库查出旧值,更新缓存的耗时,比请求e写数据库,并且删除缓存的还长。
我们都知道查询数据库的速度,一般比写数据库要快,更何况写完数据库,还要删除缓存。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写数据请求比读数据情况耗时更长。
由此可见,系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概率非常小。
5 大key问题
我们在使用缓存的时候,特别是Redis,还有一个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大key问题。
可能系统刚上线时,数据量少,在Redis中定义的key比较小,开发人员在做系统设计时,也没考虑这个问题。
系统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问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数据越来越多,慢慢形成了大key问题。
可能在突然的某一天之后发现,线上某个接口耗时越来越长了。
追查原因,发现是大key问题导致的。
大key问题是指:缓存中单个key的value值过大。
之前我开发过一个分类树查询接口,为了性能考虑,使用job提前将分类树,保存到缓存中。
刚开始分类不多,只有几百个,分类树查询接口的响应挺快的。
但用了几年之后,分类数据涨到了上万个,该接口出现了性能问题,一查发现是大key引起的。
我们需要做优化,那么如何优化呢?
5.1 缩减字段名
为了优化在Redis中存储数据的大小,我们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瘦身。
只保存需要用到的字段。
例如:
@AllArgsConstructor
@Data
public class Category {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Long parentId;
private Date inDate;
private Long inUserId;
private String inUserName;
private List<Category> children;
}
像这个分类对象中inDate、inUserId和inUserName字段是可以不用保存的。
修改自动名称。
例如:
@AllArgsConstructor
@Data
public class Category {
/**
* 分类编号
*/
@JsonProperty("i")
private Long id;
/**
* 分类层级
*/
@JsonProperty("l")
private Integer level;
/**
* 分类名称
*/
@JsonProperty("n")
private String name;
/**
* 父分类编号
*/
@JsonProperty("p")
private Long parentId;
/**
* 子分类列表
*/
@JsonProperty("c")
private List<Category> children;
}
由于在一万多条数据中,每条数据的字段名称是固定的,他们的重复率太高了。
由此,可以在json序列化时,改成一个简短的名称,以便于返回更少的数据大小。
5.2 数据做压缩
这还不够,需要对存储的数据做压缩。
之前在Redis中保存的key/value,其中的value是json格式的字符串。
其实RedisTemplate支持,value保存byte数组。
先将json字符串数据用GZip工具类压缩成byte数组,然后保存到Redis中。
再获取数据时,将byte数组转换成json字符串,然后再转换成分类树。
这样优化之后,保存到Redis中的分类树的数据大小,一下子减少了10倍,Redis的大key问题被解决了。
6 热key问题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二八原理
没有。
80%的用户经常访问20%的热点数据。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数据的倾斜,不能均匀分布,尤其是高并发系统中问题比较大。
比如你现在搞了一个促销活动,有几款商品性价比非常高,这些商品数据在Redis中按分片保存的,不同的数据保存在不同的服务器节点上。
如果用户疯狂抢购其中3款商品,而这3款商品正好保存在同一台Redis服务端节点。
这样会出现大量的用户请求集中访问同一天Redis服务器节点,该节点很有可能会因为扛不住这么大的压力,而直接down机。
这个就是热key问题带来的危害。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6.1 拆分key
在促销活动开始之前,我们要提前做好评估,分析这些商品哪些是热点商品。
然后将热点商品分开保存,不要集中保存到同一台Redis服务器节点。
这样不同的Redis服务器节点,可以分摊一些用户的请求压力。
6.2 增加本地缓存
对应热key,我们可以增加一层本地缓存,能够提升性能的同时也能避免Redis访问量过大的问题。
但带来的坏处是,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问题,要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选择。
7 命中率问题
缓存的命中率问题,是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
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过。
一般情况下,如果有用户请求过来,先查缓存,如果缓存中存在数据,则直接返回。
如果缓存中不存在,则再查数据库,如果数据库中存在,则将数据放入缓存,然后返回。如果数据库中也不存在,则直接返回失败。
流程图如下:
缓存命中
: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
缓存不命中
:无法从缓存中获取数据,而要从数据库获取其他途径获取数据。
我们肯定是希望缓存命中率越高越好,这样接口的性能越好,但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啪啪打脸。
因为可能会出现缓存不存在,或者缓存过期等问题,导致缓存不能命中。
那么,如何提升缓存的命中率呢?
7.1 缓存预热
我们在API服务启动之前,可以先用job,将相关数据先保存到缓存中,做预热。
这样后面的用户请求,就能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而无需访问数据库了。
7.2 合理调整过期时间
有时候,我们给缓存设置的过期时间太短,导致后面会产生大量的过期缓存。
会导致缓存命中率非常低。
这时需要合理调整过期时间,比如:之前设置1秒的,现在改成5秒,10秒,30秒或者1分钟等等。
7.3 增加缓存内存
如果我们部署的Redis服务器的内存太小,很容易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从而会频繁触发内存淘汰机制。
也会影响缓存的命中率。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增加缓存内存。
缓存的内存过小问题,也经常会出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感谢你的阅读,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
最后说一句(求关注,别白嫖我)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或者有所启发的话,帮忙扫描下发二维码关注一下,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写作最大的动力。
求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在看。
关注公众号:【苏三说技术】,在公众号中回复:面试、代码神器、开发手册、时间管理有超赞的粉丝福利,另外回复:加群,可以跟很多BAT大厂的前辈交流和学习。